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建设铁路网)

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发展的几个大事件 - 百度

1949年1月10日,在开国大典尚未举行的时候,中央就已成立均为铁道部(后铁道部的前身),这一切只为实现那“天堑变通途”的宏伟理想。

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铁道建设领域的“长征”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图为成渝铁路建成纪念碑奠基仪式。

1952年9月29日,在甘肃天水,天兰铁路通车典礼的仪式上,铁道部副部长王世泰为通车仪式剪彩,这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通往少数民族地区的铁路。

正在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这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大桥于1957年建成通车,震惊世界。

1958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开通,图为当年的建设者正在激烈的讨论施工方案。

1964年,模范机组“毛泽东号”机车组被铁道部授予“学大庆红旗”称号。

1979年,中国首条开往香港的直通旅客列车广九铁路通车典礼在广州举行,时任铁道部副部长耿振林为通车仪式剪彩。

1983年,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京秦铁路通车。

1985年,铁道部最新研制的北京交通电脑查询机在火车站投入使用,中国铁路开始向信息化发展,美中不足的是当时的查询需要收费,一次4分。

1992年,大秦铁路全线贯通,这是中国第一条以货运为主的重载列车铁路,也是第一条实现微机化调度,第一条采用全线路光纤通信的铁路,科技含量在当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秦铁路的贯通,极大程度的缓解了我国煤炭运输的瓶颈。

1994年京九铁路各段全面动工,1996年9月提前实现全线开通。

1994年,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建成,并于1996年在香港和纽约上市,中国铁路从此进入高速化,资本化。

1995年,长春火车站被铁道部再次评为红旗车站,这是该站连续7年获此殊荣,为此长春火车站为了继续保持优良传统,请来空军军官为车站礼仪小姐纠正动作。

1995年,北京市铁路公安处举行专项打击票贩子大会,依法对21名情节恶劣的票贩子处以收容审查,劳教,判刑等处理,并依法处理了6000于名情节较轻的票贩子。由此引发了全国各地对票贩子的打击专项行动。

1996年,京九铁路正式通车,跨越9省98个县,全长2553公里,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线。

2006年7月1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迎来了首列列车,中国人在这片被国外专家誉为铁路禁区的地方创造了奇迹,从此,中国铁路建设的水平开始领跑全球。

2008年,京沪高铁开工,拉开了中国城际铁路专线的序幕,仅2008年一年,全国新开工建设的铁路达到了8000余公里。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这是第一条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刚一开通就创造了每小时350公里的中国纪录。

2009年12月,武广高铁新干线全线投入运营,这标志这我国从机车制造,到铁路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列车运行控制、铁路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技术。

2010年春运,中国开始实行火车票实名制。

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由中国南车集团研制的“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上午11时28分最高时速达到486.1公里。

2011年6月,京沪高铁率先实行网络售票,高铁时速降到300以内。

2017年8月21日,中国最新设计建造的高铁车组“复兴号”在京津城际高铁首次投入使用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建设铁路网)

(1)建设铁路网扩展阅读:

我国第一列编组最长的旅客列车是于1984年3月在京广铁路北京至武昌间进行试验运行的。当时,在37/38次列车原挂16辆的基础上加挂3节软卧和1辆机车动力试验车,包括机车全长506.5米,牵引重量1066吨,由北京型内燃机车牵引。

我国最长的客运列车,是在京广线上行驶的15/16次特快列车,在广州至长沙区间,这趟特快列车挂有硬座、硬卧和软卧车厢等25节,全长600多米。

我国最短的客运列车,是广深线上广州至下源的郊3/4次列车。它用一辆轨道机车牵引一节硬座车厢,长仅29米。

我国行驶路程最远的旅客列车是广州至拉萨的T264/265,T266/263次特快列车,全程为4980公里。

我国行驶时间最长的列车是长春至昆明的K2288/5次快速列车,全程耗时为58小时32分钟。

我国铁路首次开行的直达特快列车是1986年4月1日,北京至上海间的13/14次、21/22次。它们由特快旅客列车改为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后,运行时间由原来的19小时压缩到16小时59分,从而成为当时中国铁路运行速度最快的两趟旅客列车(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

“东方快车”第一次到中国。“东方快车”于1988年9月5日从瑞士苏黎世始发,途经巴黎、柏林、华沙、莫斯科等地,于9月20日到达满洲里,9月22日到达北京,9月26日离深圳去香港,然后经海运轮渡去日本小松港,10月18日到达终点东京。

我国最早的一列双层客车于1961年以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为主,在四方车辆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协作下设计制造。该双层客车在沪杭线上运行,行驶平稳,能适应每小时行驶120公里至140公里的要求。这一列车由1辆行李发电车、两辆软硬卧车、4辆可躺式座车和5辆硬座车等车辆组成。

我国首列新型空调客车,由四方机车车辆厂、长春客车厂、浦镇车辆厂等单位于1988年开始联合试制,1989年8月25日在长沙至广州间正式投入运营。这种空调客车每辆长25.5米,比普通客车长2米,每列可多载100多人,且设备新颖,装饰精致,厂修周期和使用寿命都显著延长。

我国首列双层空调客车,于1987年7月18日由浦镇车辆厂研制成功,每辆定员硬座186人,软座110人,比同样编组的普通客车提高载客能力60%。1989年8月30日,这列客车在南京至上海间投入运营。

我国首列全卧铺列车于1991年4月21日开行。该车是行驶在北京、沈阳间的53/54次特快直达旅客列车,沿途各站不办理乘降。

我国首辆双层卧铺车于1995年4月由浦镇车辆厂研制成功。该车设有80个铺位,比国内普通单层卧铺车多20个铺位,增加定员33%。卧铺车实行全年空调,配有全自动电沸水炉等便民设施。车辆运行十分平稳。

我国首辆准高速双层软席客车于1994年7月9日在浦镇车辆厂制成。这辆车设有108个座位,车辆两端设有挂屏式电子显示装置,随时可以向旅客提供站名、时间和气象等信息。车厢内温度保持在18℃至25℃。这种客车的转向架平稳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我国第一列准高速旅客列车于1994年12月22日从深圳站开出,以160km/h的时速飞驰,到达广州站用时1小时7分,比原来的运行时间缩短近1小时。被命名为“春光号”的准高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83km/h。

2009年我国的武广、郑西客运专线的和谐号时速达394km/h。

2011年我国的京沪的和谐号最高试运行时速达到486.1km/h。

参考资料:网络—铁路

修建铁路需要什么材料

大量的土方工程和建设材料,包括混凝土、钢铁等,货车可以运输。专

铁路是大规模基建项目属,需要大量的土方工程和建设材料,土方工程是否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建设材料如果取自当地是否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这些都需要仔细评估。

铁路的建设和发展还会为城市中的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因为建设铁路需要大量原材料,所以钢铁、混凝土等建筑形企业自然会从中获益,可以拉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如果一些原材料当地没有,这就需要从外地运输,无形当中又拉动运输行业的发展。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建设铁路网)

(2)建设铁路网扩展阅读

中国铁路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世界公认,但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我国铁路科技的适应性。我国铁路科研主要是在国内各种外部条件下进行的,而这种科技成果能否适用于对象国要认真研究;

二是铁路科技要由部分突破面向整体突破。目前的科技突破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和机车车辆方面,而铁路是车机工电辆的整体系统,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会形成木桶效应,因此要寻求由部分突破向整体突破过渡,打铁还需自身硬;

中国铁路建设的五个之最

上海至吴嫩的铁路
宝鸡至风州的铁路
可开行单元重载列车的复线电气化铁路:大秦铁路
广深铁路
京沪铁路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中国铁路的发展 中国从1876年修建淞沪铁路以来,到1981年止的105年内,共建铁路50181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只修建铁路 300余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铁路的修建有了统筹规划,修建铁路的速度达到平均每年800余公里。到1981年底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为50181公里,其中双线铁路为8263公里,电气化铁路为1667公里。铁路总延展里程为89580公里。从1876年到1981年止,中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即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

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在此以前,英国商人曾在北京宣武门外建筑一条 500米长的小铁路,只能供人玩赏。

1881年河北省唐山开平矿务局为了运煤而修建了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条铁路长9.7公里,后展筑至天津,称为唐津铁路。1890年自唐山展筑至山海关,称为关内外铁路。

1887年,台湾省巡抚刘铭传主持修建从台北至基隆铁路,长28.6公里,1891年完成。至1893年自台北展修至新竹,长78.1公里。这是我国台湾省最早的1067毫米轨距的铁路。

俄国在建成西伯利亚铁路后,于1898年强行在中国建筑自满洲里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和自哈尔滨至大连的南满铁路这两条铁路按俄国铁路标准修筑的,采用1524毫米宽轨距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铁路日本于1905年也在中国东北建筑安东至沈阳和沈阳至新民的窄轨铁路,后又于1911年建成安东至朝鲜新义州的鸭绿江桥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后,1904年建成济南至青岛的胶济铁路。1895年法国要求修筑自云南省昆明至边境城市河口的滇越铁路这条铁路为1000毫米窄轨铁路,1910年完成通车。

1889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银公司借款兴建北京芦沟桥至汉口的芦汉铁路。这条铁路先由政府拨款修建芦沟桥至保定及汉口至滠口两段。通车后,于1901年从芦沟桥展筑至北京前门。1906年北京至汉口全线通车。1898年清政府向英商汇丰银行借款修建关外铁路,即现在的沈阳至山海关铁路。同年,清政府向美国合兴公司借款,修建武昌至广州的粤汉铁路和广州至三水的广三支线。后以合兴公司违反合同规定,清政府于1905年收回筑路权,交由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分别建筑。1904年完成广三支线,1911年完成长沙至株洲段,1918年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16年完成广州至韶关段。

英国取得了道口至清化焦作矿区铁路的筑路权,由英国福公司承建,1907年完成。又取得了广州至九龙铁路的筑路权,后由中英两国合建广州至深圳段,1911年完工。

清政府向英国银公司借款修建苏杭甬铁路,由英国公司建筑南京至上海铁路,于1908年完成。并重建淞沪铁路作为支线。上海经杭州至宁波铁路,由于江苏、浙江两省官绅反对在英国控制下修建铁路,各自组成公司分别修建上海至枫泾及枫泾至杭州段,于1908年完工。杭州至宁波的铁路从宁波开始建至曹娥江边,因桥梁未能建成而停顿。

英国取得了天津至镇江的筑路权后,将天津至韩庄段让归德国承建。韩庄至镇江段归英国承建。1908年签订借款合同时,上海至南京铁路即将建成,遂将铁路终点由镇江改为南京对岸的浦口,此路改称津浦铁路,1912年建成。

1898年清政府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建筑柳林堡至太原的1000毫米窄轨铁路,称为正太铁路,即现在的石太铁路,于1907年完工。

承建芦汉铁路的比利时银团(后改为俄法比银团)在建筑芦汉铁路的同时,承建开封经郑州至洛阳的铁路,称为汴洛铁路,为芦汉铁路的支线。1903年签订汴洛铁路条约,于1909年完工。是现在陇海铁路中的一段。

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撤销中国铁路总公司,允许组织商办公司修建铁路从1907年至1921年的15年内,建成了九江至南昌、齐齐哈尔至红旗营、斗山至北街、潮州至汕头、个旧至碧色寨以及漳州至厦门的铁路,都是较短的次要干线。

自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是通往西北铁路干线的首段。清政府决定用官款自行建筑。这条铁路在詹天佑主持下,用了四年时间于1909年建成,全长201公里,是我国以自己的技术力量建成的第一条铁路。1912年至1923年间展筑至归绥(今呼和浩特市),称为京绥铁路。

辛亥革命后,从1911年至1949年这38年内,修建铁路的技术力量有所发展。

1913年日本从中华民国政府取得修建满蒙五条铁路的特权,即四洮、开海、长洮三条铁路的借款权及洮承、吉海两条铁路的借款优先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开始侵入中国整个东北地区,强占东北铁路。其中属于有借款权的有:吉长、四洮、洮昂、吉敦等线;属于有委托营业权的有:沈海、呼海、吉海、齐克、洮索及沈山等线;属于委托承建和经营的有敦图、拉哈、秦海等线。1935年,苏联把中东铁路作价让给伪满政权。此后日本将哈尔滨至长春段以及满洲里至绥芬河段分别于1935年、1936年和1937年改为标准轨距铁路。孟家屯(长春附近)至旅顺间原修建为1524毫米轨距的铁路,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宽城子(长春)以南的南满支线转让给日本,日本则于1904~1906年间将孟家屯至旅顺间铁路改为1067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1907年又改为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铁路。

1921~1930年的10年内,东北地方政府以地方拨款修建了沈海、呼海、吉海、齐克、洮索等线及大通支线。以上是中国东北地区从1911~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前的铁路建设情况。

1912年中国政府与比利时签订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将已建成的汴洛铁路向东展延至海州,向西展延至兰州,成为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称为陇海铁路。这条铁路的开封至徐州段及洛阳至观音堂段于1915年完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程停顿。1921年起由荷兰、比利时两国分别担任东西段的展筑工程。东段铁路及连云港港口工程由荷兰公司承建,于1925年通至海州;西段1934年通至西安,1936年通至宝鸡。

1932年山西省地方政府开始修建大同至风陵渡的南北同蒲铁路,采用1000毫米轨距,于1935年完成。北同蒲铁路自大同至太原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时期改为标准轨距;南同蒲铁路自太原至风陵渡于1956年改为标准轨距。

粤汉铁路的株洲至韶关段工程艰巨。1929年中国政府派鸿勋主持修建,于1936年完工。从此,自武昌至广州的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并与广九线接轨。

1930年浙江省地方政府开始修建杭州至江山的杭江铁路,于1933年完成,并建成金华至兰溪支线。以后向西展延至江西省,称为浙赣铁路,于1936年通至南昌,1937年通至萍乡,与株萍铁路联接。

1932年中国政府决定修建芜湖至孙家埠铁路,后又建筑芜湖至南京段。1935年自南京至孙家埠全线建成通车。1934年中国政府为将淮南煤矿所产煤炭运至长江边,决定修建从田家庵至裕溪口铁路,称为淮南铁路,于1935年完成通车。

沪杭甬铁路的萧山至曹娥江段,于1936年继续开工,同时修建曹娥江桥,于1937年11月完成1933年浙江省地方政府为沟通钱塘江两岸交通拨款兴建钱塘江桥,桥址在杭州闸口,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于1935年开工,1937年9月完成。至此,上海经杭州至宁波的沪杭甬铁路全线通车。当时中国全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已经开始。在抗战开始以前不久,中国政府修建的铁路还有苏州至嘉兴的铁路以减少绕经上海的运输量,于1936年建成通车,后于1944年拆除。计划修建株洲至贵阳的湘黔铁路,于1937年开工,1938年从株洲铺轨至兰田后停工,并于1939年拆除。1936年开始修建重庆至成都的成渝铁路,仅完成一部分路基工程和个别隧道和桥墩即停工。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修建铁路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有自己的技术力量,也有一些统一的技术标准,并开始有了制造机车车辆的能力。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修建的铁路主要有湘桂铁路、滇缅铁路、叙昆铁路、湘黔铁路和陇海铁路的宝鸡至天水段。湘桂铁路原计划从衡阳开始经桂林、柳州、南宁至友谊关(当时称为镇南关)。衡桂段于1937年10月通车,1939年12月通至柳州。后因战争原因,柳州至南宁段在建成柳州至来宾段后即停工,南宁至友谊关一段亦仅建成友谊关至明江段。滇缅铁路是从昆明至中缅边境的铁路,采用1000毫米轨距,1940年从昆明至安宁段建成通车,安宁以西则因战争原因停工。叙昆铁路是从昆明至叙府的铁路,也是采用1000毫米轨距,到1941年建成昆明至沾益段后停工。湘黔铁路是从柳州至贵阳的标准轨距铁路,线路横越云贵大山脉,工程艰巨,1939年开工,1944年从柳州至都匀段建成通车后即停工。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于1939年开工,1945年建成通车。当时陇海西段未被日军侵占,铁路仍维持运营,为运营需要用煤,于1941年建成咸阳至同官煤矿的咸同支线。

1937~1945年,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区修建新线如下:在华北地区有北京至古北口铁路、石家庄至德州铁路、新乡至开封铁路、东观至潞安铁路等,共长608公里;在东北地区有图佳、拉滨、长白等线,共长4752公里;在海南岛有榆林港至北黎铁路及八所至石碌铁路等共长254公里。均为 1067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

在台湾省,1907~1947年先后修建了台北至淡水、新竹至彰化等铁路,共长 645公里;基隆至台北等复线109公里。轨距均为1067毫米。

中国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到1945年这70年中,中国大陆共有铁路25523公里。到 1949年可以通车的铁路为21989公里。

新中国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修建铁路有了统筹的规划和统一的标准。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从北向南推进,受到战争破坏的京包、陇海、京汉、南同蒲、浙赣、南浔及粤汉等铁路先后修复通车,并开展运输业务。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为了加强既有线的运输能力,修建双线、扩建枢纽编组站、改善线路的平剖面及轨道结构、建设电气化铁路、设置自动闭塞,以及发展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和车辆的制造业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成都至重庆、天水至兰州、来宾至凭祥、丰台至沙城、集宁至二连浩特、兰村至烟台、黎塘至湛江、宝鸡至成都以及鹰潭至厦门等铁路。1958~1962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萧山至穿山、包头至兰州、南平至福州、北京至承德、兰州至西宁等铁路,并重建了柳州至贵阳的铁路。1963~1965年的三年调整时期,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兰州至乌鲁木齐、贵阳至重庆等铁路。1966~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新干线有:贵阳至昆明、通辽至让葫芦、成都至昆明等铁路。1971~1975年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新干线有:北京至原平、焦作至枝城、通县至古冶、株洲至贵阳等铁路。1976~1980年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新干线有:阳平关至安康、太原至焦作等铁路。1981年又建成北京至通辽、襄樊至重庆等铁路;枝城至柳州以及芜湖至贵溪等铁路亦相继完成。

以上新铁路干线的建成,使铁路先后伸展到烟台、宁波、福州、厦门、湛江等沿海城市和港口,继而又伸展到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初步改变了中国过去偏重在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铁路布局,使大陆上各省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除西藏拉萨外)均有铁路同首都北京相连,并沟通沿海和内地之间的铁路运输。

新建的支线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平顶山、西户等线;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铁岭、法库、女儿河、丰城、洛宜、包白、新密等线;三年调整期间建成的有泰肥、海拉、向乐、博新、北黑等线;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吉舒、娄邵、汤林线的伊乌段、牙林、符夹、镜铁山、吉兰太等线;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开阳、芜铜、宁菏、红会、东川、汝箕沟、郭查、漳坎、杭长、醴茶、盘西、长林等线;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万白、烟白、嫩林、宜珙等线;1981年建成阜淮等线。

到1981年止,在原有铁路线旁增建第二线的双线工程主要有北京至上海、北京至衡阳以及其他铁路的运输繁忙区段。将原有铁路改建成电气化铁路以增加运输量的有宝鸡至成都、宝鸡至天水以及阳平关至安康等铁路。建成的枢纽共有42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北京、郑州、武汉、天津、上海、沈阳、太原等,这些枢纽中包括87个编组站。这些枢纽根据运输的需要,还在不断扩建中。

到1981年底止,全国大陆上铁路营业里程是50181公里,另有地方铁路3725公里。在这些铁路线上共有隧道4493座,长度总计2010公里,最长的隧道长 7.032公里;共有桥梁28945座,长度总计1344公里。1949年前,黄河上只有两座铁路桥梁,长江上则没有铁路桥梁。到1981年止,跨黄河的铁路桥梁共有16座,跨长江的铁路桥梁共有7座。其中南京长江桥最长,计长6772米,此外还有新型的来宾红水河预应力斜拉桥和安康汉江薄壁箱型斜腿刚构钢梁桥也都相继建成。

32年内中国铁路大修更换新钢轨共41614公里,钢轨类型逐渐加重,到1981年止,每米50公斤的钢轨长度约占营业铁路总长的50%。线路和桥梁等设施逐年进行改建和加强,铁路设备的技术标准也逐年提高。实际最高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110公里。

1949年前,中国铁路用的机车车辆,极大部分依赖进口。1949年以后,中国铁路逐渐建成机车车辆工厂。1952年开始自制蒸汽机车,1958年开始自制内燃机车,1960年开始自制电力机车。到1981年止,三种机车的总台数为1949年的2.5倍;客车的总辆数为1949年的4倍,货车的总辆数为 1949年的5.7倍。主要干线上的列车牵引总重由1949年的1600吨提高到1981年的3500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铁路承担的客货运量也逐年增长,到1981年,中国铁路承担的年客运量为9.53亿人,占当年全国现代化旅客运输的24.3%,为1949年的9.2倍;承担的年货运量为10.77亿吨,占当年全国现代化货物运输的49.4%,为1949年的19.2倍。

以1949年为界,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状况有何差异

晚清时期的铁路建设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商在上海至吴淞间修建的,较之世界上第一条正式营业的铁路落后了51年。1881年清政府准许修建一条自唐山矿区至胥各庄10公里铁路,掀开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序幕。
1876年至1911年,清政府时期总共建成铁路9100公里。其中,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是第一条由中国人主持修建的铁路干线。
1876——1911年35年间,新增铁路9100公里,平均每年增加铁路260公里。

民国时期铁路建设
从1911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共建成铁路17100公里,连同清政府时期,中国大陆共有铁路26200公里。但由于战争破坏或其它原因被拆去3600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仅留下铁路22600公里。
旧中国的铁路,很多是由外国势力为略夺中国资源而修建的,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在沿海地区,西南西北地区几乎没有铁路。由于各条铁路在管理上各自为政,限制了铁路运输能力的发挥。
1911——1949年38年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3500公里,平均每年增加355.3公里。

建国时期铁路建设
如果从第一条营运铁路——1876年通车的上海吴淞铁路算起,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33年的历史了,如果从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通车的京张铁路算起,也有100年的历史了。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的时间里。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只有2.18万公里铁路,其中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1万公里。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投资咨询部副研究员项纯介绍说,1950年中国首先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建设成渝线(成都到重庆)和天兰线(甘肃天水到兰州),以及兰新线(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标志着新中国铁路建设的开始。在这60年中,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1953年到1981年,中国铁路第一次筑路潮
1982年到1996年,中国铁路建设被经济发展推动
1997年至今,中国进入发展高铁时代
带动机车制造业崛起
连接国际铁路通道

中国铁路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长到2017年底的12.7万公里,在2018年运营里程增长到12.8万公里,路网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铁路承载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复兴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高速铁路……从“四纵四横”完美收官到“八纵八横”规划建设,中国持续扩大铁路基础设施网络,以日益丰满的交通大动脉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升级发展。

2018年,中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8000多列,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次,日均开行货物列车20000列,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40.22亿吨;电气化率、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等多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

数据表明,70年来,中国铁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建设铁路网)

(6)建设铁路网扩展阅读:

铁路沟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路”。沟通改变世界,科技引领未来,当今世界开放融合、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推动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是促进繁荣的必然选择。

中国在高铁标准、中欧班列物流品牌、铁路建设项目三方面同时发力,铁路网也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丝绸之路。

一系列的成绩证明,中国铁路促进了人口、商品、资本、信息自由流通,推动了财富增长、民族融合、世界和平与发展,走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

中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铁路必将以全新速度驶向未来,加速发展,助力中华巨龙谱写新华章,造福全世界。

中国铁路建设协会网站

只有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版
http://www.carec.org.cn/
请采纳权。

中国的铁路建设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目前高铁的速度是属于第一,在铁路这方面的水平算是前面了!

中国铁路建设新成就是什么

LZ好,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儿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中国铁路建设新成就

世界屋脊的辉煌穿越——写在青藏铁路铺通之际

2005年10月12日,注定要在世界铁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10月15日,首批援藏物资通过青藏铁路运抵拉萨。这标志着西藏正式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国所有省、市、区全部通上铁路。

攻破冻土难题,克服高原缺氧,保护脆弱生态

铁路建设难题一一破解

修建进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修建进藏铁路一直关怀备至。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正式运营。2001年6月29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动工。

滑坡,地震,风沙,雷电,强日照,泥石流。除了这些频发的自然灾害外,青藏铁路工程更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4年来,10多万筑路大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在雪域高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青藏铁路要穿越550公里的连续多年冻土区,另外还有部分岛状冻土、深季节冻土、沼泽湿地和斜坡湿地,是工程建设的最大难关。200多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先后啃下了多年冻土隧道、桥梁、路基施工应用技术等多项世界性难题,不少冻土工程措施在国内外都是首创,使青藏铁路成了“世界冻土工程的博物馆”。

风火山的冰层厚达150多米,青藏铁路开工前,有西方媒体预言:青藏铁路根本过不了风火山。负责施工的中铁二十局与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相继攻克了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2002年10月,风火山隧道顺利贯通。

青藏铁路全线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有960公里,最高点达5072米,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5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一半,建设者随时可能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

为保障建设者的健康,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坚持卫生保障先行,以往建设工地上常见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豪言壮语,被“以人为本、保障健康”所取代。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职工生病在半个小时内就能送往工地医院治疗。青藏铁路沿线建有17座大型制氧站,工人每人每天平均强制性吸氧不低于2小时。在开工以来的4年多建设中,没有一人因高原病致死。

青藏高原珍稀动物品种多、种群大,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总投资330.9亿元,其中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就达12亿元以上。指挥部还在我国大型工程中首次实行环保监理制度,委托第三方对青藏铁路实施全程环保监控。青藏铁路成为我国重点工程环保的典范:首次与铁路所经省区签订环保责任书;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迁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移植草皮……

减少运输成本,扩大对外交流,改变消费结构

高原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初到西藏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物价高。据西藏有关部门调查,在拉萨,一吨煤炭700元,一吨水泥800元,100元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相当于沿海地区的54元。原因主要是西藏自身生产能力相对较低,而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方式,又增加了进出藏物资的运输费用和进出藏人员的经济支出。

交通的不便,越来越成为西藏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瓶颈。旅游业、矿业、藏医药业、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都因为交通而受制约。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运营以来,成为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交通要道。戈壁新城格尔木已从昔日的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

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青藏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铁路的贯通,将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从根本上改善西藏的交通设施,使西藏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物资、人员进出困难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逐步形成自己的经济造血功能。

串联高原景观,展示迷人魅力,吸引世人目光

黄金旅游线路呼之欲出

蓝天白云,雪山峡谷,民俗风情,宗教寺院……神秘的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魅力,一直吸引着中外游客。自1980年以来,进藏观光的游客人数以年均27.6%的速度递增,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4%,两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藏已经把旅游业作为特色经济之首,然而,闭塞的交通却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壮大。青藏铁路贯通后,不仅为乘客提供较低的票价,还将把西宁、格尔木、拉萨3座城市串联成一个整体,形成环格尔木旅游圈和环拉萨旅游圈。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将保持全天候通车,并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20公里,冻土地段每小时100公里。这意味着从格尔木到拉萨不会超过12小时。

据介绍,青藏铁路列车分普通客车和观光列车两种,前者以输送乘客为主,后者兼具旅游功能,每到一处胜地可停车观光,预计观光列车年载客量90万人次。届时,游客将坐在具有供氧功能的车厢内,享受饮食、民族风情表演等服务,浏览窗外美景。这无疑会使赴藏的旅游者大增,推动西藏旅游业蓬勃发展。

面对新形势,西藏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青藏铁路的贯通,无疑会使西藏乘上时代的快车,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6031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三五规划铁路网建设有什么特点

国家铁路局初拟“十三五”期间建设铁路新线2.3万公里,总投资2.8万亿元。
在铁路“十三五”规划中,中国铁路除了将继续花大力气建设高速铁路,建成“四纵四横”高铁网,进一步将高铁在全国铺开外,还需将发展改革的天平向西部倾斜,缩小东西差距,继续推动全国大通道的打通。此外,铁路“十三五”规划中国家还将继续推进铁路的深化改革,让以前封闭的国家部门直接面向市场,广泛地利用大量民间资本。同时,“十三五”还将加快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继续参与国际竞标。

目前,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四纵”高铁已建成通车,“四横”大部分段落已建成通车,未建成路段大部分在“十二五”末建成。
这意味着,在铁路“十三五”规划中,还将有大量新线工程纳入其中。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中国铁路投资额将维持在高位,中国铁路市场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市场。

赞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